客户登录| 企业登录| 邮箱入口| 联系我们
· 中阅研究

2021年创新产业强势格局不会逆转 疫情受损行情有望得到重构

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2021-02-18

                                                         
2020年,我们与《红周刊》一起,预见了移动互联网充分普及带来的远程化、无接触经济的大发展,预测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趋势。采访中深入客观、循循善诱,激发我们更加认清问题的本质。

2021年的中国股市,充满着挑战。我们现在也无法准确判断2021年的行情特征。但创新和重构将是全球以及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两大关键词。

需求复苏有望引导利率走向常态化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陆续切断了全球商旅,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模式和生活模式,促进了远程化、无接触商业模式和社会服务模式的发展。尽管很多行业遭遇了致命的打击,但移动互联网实现了充分渗透,各行各业中头部企业利用这一契机实现了服务模式的升级,也实现了市场份额的扩张。2021年,随着新冠疫苗在重点地区和人群中得到广泛关注,全球经济将迎来期待中的复苏,中国也将受益于这一趋势。

疫情对全球小微企业和自我雇佣的工作人员的影响更大,他们的收入下降将影响中低端消费。政府的刺激应着力于对此类弱势群体的支持。从拜登的最新表态来看,将推出1.9万亿美元经济救助计划,在产业上将支持新兴产业。个人认为,拜登的措施非常务实,将帮助美国在疫苗使用的背景下从疫情中快速复苏。尽管拜登的外交理念较为缓和,但其对华政策并不明朗,也不能奢望有太多的缓和。维持现状,拉锯式谈判,可预期地边谈边打边合作,是中国从代工经济走向平等分工经济所必须要面对的国际压力。

不过,全球的复苏并不会伴随着流动性的泛滥。尽管在2020年疫情期间全球都释放出了超额的流动性,但我们观察到,新兴产业的创新,正在消耗着这些流动性。而2021年及之后的经济复苏,更需要这些流动性。需求的复苏,将引导流动性走向正常,引导利率走向常态化。

2021年创新产业强势格局不会发生逆转,疫情受损行情有望得到重构

2021年的资本市场,将面临着创新和重构,这一过程也意味着震荡。全球资本市场并没有因为疫情而低迷,投资者和企业家在疫情之下更加热衷于新经济的探索,以新能源汽车、必选消费、互联网服务、电子半导体、机械制造等为代表的行业,都得到了资本市场的热捧,当然也在疫情期间展现出了产业发展的强劲趋势。这一格局在2021年不会逆转,但也难免进入估值的高位整理阶段。习惯了龙头企业优质服务和移动互联网模式的生产生活模式之后,人们会在疫苗时代和后疫情时代保留这一生活、工作习惯。尽管这些企业仍然维持着较强的盈利能力,但高增长的势头却会放缓,股票的估值也会下滑。创新继续的同时,疫情期间受损的行业会得到重构,将在2021年修复。

不仅全球资本市场,中国资本市场同样演绎着创新与重构。尽管部分新兴的企业估值已经很贵,但不断有新的领域的新企业跑出来,有待我们去挖掘,处于产业链不同位置的企业也就必然有涨有跌。例如,在电动汽车领域,尽管电池制造企业的估值已经很贵,但电动汽车产业链仍然有很多其他的机会值得去挖掘。在2020年的极致市场中被错杀的优质公司,它们的估值体系将在2021年实现重构。

头部策略或因企业“大而增长放缓”失效市场中变化最快的是人心

而从全市场的估值结构来看,估值的极端不平衡,2021年将得到缓解。资本过度集中在少数巨无霸企业的局面,将有所改变。投资集中于头部企业的策略,将因现有的头部企业“大而增长放缓”而失效。各行各业,都在面临着再平衡。从产业集中度来看,疫情期间头部企业份额集中的趋势将有所缓解。但新行业中优势企业的集中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投资的任务是寻找下一批细分行业中的新龙头。

总体来看,2021年的中国股市,充满着挑战。就像人们在2020年初不曾预料到2020年是一个浩浩荡荡的成长股牛市一样,我们现在也无法准确判断2021年的行情特征。

但经济和产业的变迁趋势,却可揣摩。行业的生命周期、产业竞争结构、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律都不会变。市场中变化最快的是人心。经济发展的逻辑,这个风没有变;企业发展的规律,这个帆,也没有变;我们对企业的预期,这个心,却是已经跌宕起伏了无数遍。到头来,风帆依旧,人心荡漾处,留下市场曲线的跌宕起伏。部分透支了未来三五年的行业,不会横着渡过三五年,一定是在高位的股价上宽幅震荡,用下跌为未来的新投资者腾出空间。

在我们看来,赢者不会通吃,一个企业只能在自己专注的领域内经历着自己的生命周期。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将会保护经济中的新力量拥有机会。当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进一步强化,跨国企业的发展再度活跃,我们的配置将是面向全球寻找优质企业。在跨国配置中,一方面,要配置到全球最优质的企业中去;另一方面,要寻找疫苗推广之后反转最明确国家的投资机会。

2021年,在中国经济的创新与重构中,如何把握中国股市中的创新与重构,同样离不开客观深入的分析。祝愿《红周刊》的读者们,牛年牛气冲天,抓准2021年创新与重构的主旋律。

原文章链接:http://static.hongzhoukan.com/21/0219/zj110922.html

风险提示:本资料仅为服务信息,不构成对于投资者的实质性建议或承诺,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本资料中全部内容均为截止发布日的信息,如有变更,请以最新信息为准。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市场有风险,投资者需谨慎。投资者购买基金时,请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自行做出投资选择。


重要提示


在您访问本网站中的任何页面之前,请仔细阅读本重要提示,点击本页结尾处“我已知晓”,即表明您已阅读同意接受以下条款与条件,并确认符合合格投资者条件。“本网站”指由中阅资本管理股份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所有并发布的网站(www.cnvcap.com)及其网站内包含的所有信息及材料。

1、根据《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销售机构不得向合格投资者之外的单位和个人募集资金,不得通过报刊、电台、电视、互联网等公众传播媒体或者讲座、报告会、分析会和布告、传单、手机短信、微信、博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宣传推介。”

2、本公司遵守《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之规定,只向特定的合格投资者宣传推介中阅资本及旗下基金产品。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私募投资基金的投资者应为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公司单只私募基金产品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1)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2)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

同时,以下投资者视为合格投资者:

(1)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慈善基金;

(2)依法设立并受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监管的投资计划;

(3)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

(4)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您若符合“合格投资者”的条件,欢迎您继续阅览本网站。

4、除非另有明确协议,否则本网站内容不应被视为购买或销售任何金融产品的某种要约或要约邀请,亦非对任何交易的正式确认。本网站介绍的信息和资料并非旨在提供任何形式的建议。本网站所提供的产品、信息和服务并不是针对所有国家和地区,您应自行负责查证您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是否允许您浏览本网站或使用有关服务。

5、本公司认为本网站所载信息和资料来源可靠,但本公司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其使用的适当性等不作任何担保。未经本公司许可,不得转载和发布本网站内的任何信息。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产品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您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认真阅读相关产品合同,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中阅资本管理股份公司

版权所有 © 中阅资本管理股份公司 备案号 京ICP备19037092号-2